9月末至10月初,金融监管部门集中披露一批行政处罚信息,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及特色银行均有机构上榜。邮储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中信百信银行等多家机构因信贷管理、合规经营、数据报送等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处罚,既彰显了监管层强化风险防控的决心,也暴露了金融机构在内控管理中的共性短板。 阅读量:15055
9月24日晚上,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其官方公众号上紧急发布提醒:目前没有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在香港发行。提醒说:社交媒体最近流传,全球首个与离岸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已经在香港发行。请留意,相关消息为假新闻! 阅读量:13715
近年来,土默特左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土默特左旗农信社”)因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屡次受到监管处罚,令人深思。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及内蒙古银保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该联社自2020年以来已遭遇多次罚款,累计金额高达数百万元。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反映出该金融机构在合规管理上的漏洞,也为其他农村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
近日,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疆监管局下发的一则罚单揭露了一起涉案金额近1亿元的集资诈骗案。据了解,时任建设银行新疆分行营业部辖属支行业务员古力巴哈尔·米吉提因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此案背后的真相让人震惊,古力巴哈尔·米吉提以投资建设银行理财产品、医疗器械高额返利为诱饵,非法集资近1亿元,实际损失超过2400万,影响恶劣。
近期,银行机构频频被罚,共收到了39张罚单,其中包括银行罚单、银行相关负责人罚单和信贷公司罚单,罚款金额高达1755万元,涉及多家银行机构和信贷公司。这次罚单的出台,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反映出监管部门对金融行业的严格监管态度。
近日,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因涉及十四项违法违规事实,被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处以总计1085万元的罚款。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了对金融合规的重视和思考。
最近,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对星展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展银行)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银行)进行了罚款处罚,分别因违反《打击洗钱条例》和强积金计划转介项目违规而遭受重罚。这些罚单不仅仅是对个别银行的惩罚,更是对整个金融业的一记响亮警钟,提示着行业内的各方要加强合规建设,加大对内部管理的审视和改进。
近日,云南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通报了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频繁开展节庆表彰活动的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和深思。
近年来,房贷市场的降息政策本应为广大购房者带来福音,但却被一些贷款中介机构利用,变相进行违规操作,牟取暴利。随着贷款中介“转贷降息”业务的兴起,多地银行纷纷发布预警提示,提醒消费者防范贷款中介风险,揭露其背后的违规操作和潜在风险。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红河监管分局对个旧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个旧市农信联社”)作出了一项行政处罚,罚款金额为30万元。处罚原因是该联社信贷资金流向缺乏有效管控,部分资金流入了限制性领域。此次事件再次暴露了金融机构在信贷管理上的漏洞和风险控制的不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日,审计署发布的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揭示了一起令人震惊的金融乱象。报告显示,四家银行将名义上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680.59亿元贷款挪作他用或进行空转套利。这一现象暴露了金融行业在信贷资金管理和分配上的严重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金融监管和银行经营行为的广泛关注。
最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一口气开出了19张罚单,其中包括银行和保险机构。这些罚单主要涉及信贷资金用途管控不严、贷款审查不到位、数据治理存在缺陷、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等多个方面的违规问题。这些问题的频发暴露了宁波金融行业在治理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难题。
据6月14日披露的公告显示,7家公司收到当地证监局监管措施,其中包括4家公司涉及业绩预告相关问题。7家公司因业绩预告、财务披露、关联交易等问题受到监管部门的警示,监管机构将继续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维护市场秩序与投资者利益。
近期,随着贷款中介机构的频繁出现和推广,一些不法中介利用各种手段诱导消费者进行转贷操作,实际上是在进行违规操作,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风险和隐患。这些贷款中介机构通过内部审批、高额低息等层层包装,诱导消费者进行系列违规操作,但实际上并没有与银行合作。